<bdo id="yp2ka"><xmp id="yp2ka"><bdo id="yp2ka"></bdo>

<menuitem id="yp2ka"><xmp id="yp2ka">

<menuitem id="yp2ka"><xmp id="yp2ka">
<menuitem id="yp2ka"><xmp id="yp2ka"><menuitem id="yp2ka"></menuitem>
<bdo id="yp2ka"><progress id="yp2ka"><nobr id="yp2ka"></nobr></progress></bdo>

<nobr id="yp2ka"><progress id="yp2ka"><bdo id="yp2ka"></bdo></progress></nobr>

<bdo id="yp2ka"><xmp id="yp2ka"><menuitem id="yp2ka"></menuitem>

<input id="yp2ka"></input>
<bdo id="yp2ka"></bdo>

微博矩陣

微信矩陣

移動版

返回頂部

政務公開
榆林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2年度穩增長促投資工作的意見
索引號 116108000160825732-G-2022-000340 發文字號 榆政發〔2022〕3號
成文日期 2022-02-26 發布日期 2022-03-04 11:09
標   題 榆林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2年度穩增長促投資工作的意見
發布機構 市政府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 公文時效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事業單位:

為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2年一季度經濟穩增長工作的意見》(陜政發〔20221號)等文件精神,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精準防疫保障良好生產環境

(一)落實科學精準防控要求。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扎緊扎牢機場、高速路口、國省干道、鐵路、冷鏈物流“五個口袋”,嚴格執行防疫政策“五不得”要求,嚴格執行全市統一的防控政策,堅決杜絕“層層加碼”和“一刀切”,切實保障健康人群自由流動、生產資料物流暢通、各類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為全市經濟穩增長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市衛健委牽頭,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各縣市區政府,市郵政管理局等配合)

(二)提高精準防控能力。全面提升核酸檢測、流調溯源、轉運隔離、醫療救治、物資保障五項能力。建立健全覆蓋全域的分級分區管控體系,細化落實“微網格”常態化管理。依托智慧城市建設,加大城區高頻率5G基站覆蓋面,強化大數據分析在流調溯源等環節核心作用。指導督促全市各類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單位全部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應急預案,切實做好節假日后返崗復工、物流運輸等重要節點、關鍵環節疫情防控工作。(市衛健委牽頭,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能源局、市智慧局,各縣市區政府等配合)

二、挖潛增效穩定經濟基本盤

(三)狠抓工業增產。扎實做好能源保供。各有關縣市區政府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生產保障服務,強化運行調度,督促企業及時足額發放節假日在崗補貼,確保能源生產企業全年穩定生產,力爭2022年全年煤炭產量5.7億噸、原油產量1100萬噸、天然氣產量260億立方米、發電量1600億度左右,一季度煤炭產量達到1.33億噸、原油產量達到260萬噸、天然氣產量達到65億立方米、發電量達到380億度以上。加快釋放新增工業產能。20222月底前梳理形成年度擬竣工投產的新增工業產能項目清單,按季度倒排時間表,建立臺賬跟蹤幫扶。推動小保當二號等6處煤礦竣工投產、大海則等4處煤礦進入試運轉,抓好12處煤礦產能核增,力爭2022年核增產能2400萬噸/年以上。開展“千人幫千企”行動,從市縣兩級抽調千名干部包抓千戶重點企業,保障生產企業達產滿產、多產多銷。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含當年年底退庫企業和能源生產企業)年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億元、30億元、50億元、100億元(均含本數)的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獎勵。市能源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于20222月底前分別將煤炭和油氣、發電、化工等其它行業主要工業品全年產量目標按月動態分解下達各縣市區(園區),各縣市區(園區)要及時分解細化至具體企業,確保完成主要工業產品月度產量任務。(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能源局,各縣市區政府,榆林高新區、榆神工業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持續做好煤炭等大宗原材料價格監測監管和預警引導工作,各縣市區政府要確保民營煤礦中長期合同簽訂量達到自有資源量的80%以上,督促國有大中型煤與市內下游企業簽訂中長期價格協議。按季度組織召開市內產業上下游產供銷洽談會,籌備召開榆林國內大循環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推進會。協調推動包神鐵路集團提高地方貨物發運量、靖神鐵路公司不限制請車及煤炭銷售。適時制定并啟動重要工業品收儲計劃,明確收儲品類、收儲時間、資金籌措方式及貼息標準,優先支持收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先進產能企業的產品。落實我省關于支持鏈主企業發展各項獎勵措施,組織開展我市鏈主企業認定。建立鏈主企業供應商目錄清單,對納入清單且當年實際配套額不低于500萬元的本地非關聯配套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已獲得省級獎勵的市級不重復獎勵)。全面落實工商業用戶市場化購電政策,確保10千伏及以上的電力用戶全部進入市場購電(居民、農業和公益性事業用戶除外)。不得隨意擴大高耗能企業電價政策實施范圍,不得擅自提高工商業電價標準。(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交通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能源局,各縣市區政府,國網榆林供電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支持企業技改提升。大力爭取省級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設立1億元市級工業轉型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延續執行重點技改項目獎補政策,對中小企業購置關鍵設備,按照不超過購置額的10%、最高不超過300萬元進行獎補(已獲得省級技改資金獎補的市級不重復獎補)。市工信局于20223月底前分解下達全年技術改造投資任務,制定對縣市區的具體獎勵辦法,按季度對技改投資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促進建筑業健康發展。出臺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有資金投資工程建設項目的政策措施,確保民營企業可依法平等進入未列入負面清單的行業領域。落實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推進公租房、人才公寓、老舊小區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確保建筑施工項目一季度開復工50%以上。推動建筑業企業“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鼓勵企業提升資質等級、擴展資質類別,對資質新提升為由住建部許可的施工綜合資質、由住建部許可的施工總承包資質、由省住建廳許可的施工總承包資質和由住建部許可的施工專業承包資質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制定引導扶持政策,開辟“綠色通道”引進市域外建筑業龍頭企業落戶。(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各縣市區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穩定農業生產。出臺發展高效旱作節水農業五年行動方案等政策,全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36萬畝以上、旱作節水農業50萬畝。抓好春播入種和田間管理,確保糧播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積極推進羊子全產業鏈建設,啟動金雞灘15萬只湖羊養殖基地等項目建設,投運中盛農投百萬只羊子屠宰深加工基地,確保全年羊子飼養量穩定在1000萬只左右。引進陜西糧農集團等大型龍頭企業,在榆陽、神木、定邊等縣市區建成萬頭肉牛養殖示范區,一季度開工建設定邊縣萬頭肉牛養殖示范基地,2022年底前建成投產。出臺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全年生豬飼養量穩定在230萬頭左右。落實防止二次沙化及國土綠化五年行動方案,全年完成營造林及種草任務100萬畝。(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各縣市區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力以赴擴大有效投資

(八)夯實投資目標任務。落實我省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實施方案。發改委于20223月底前分解下達各縣市區(園區)投資月度推進任務,同步分解下達工業等重點領域投資任務,逐月調度并通報各縣市區投資運行、項目儲備、爭資爭項等情況。各縣市區(園區)要及時將月度任務分解落實到具體項目。落實“四個一批”項目推進機制,每季度集中下達重點項目資金、舉行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深入各縣市區和市級有關部門觀摩項目,在季度考核點評會上點評項目進展情況,確保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一季度增長5%以上、全年增長13%以上。(市發改委牽頭,市級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榆林高新區、榆神工業區管委會等配合)

(九)強化項目要素保障。推進項目秋冬攻堅行動。建立要素優先保障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落實要素保障部門實行集中辦公、并聯審批、容缺受理、承諾審批、容缺執法等機制,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加快審批事項辦理進度,力爭一季度40%的市級重點新建項目完成要件審批、具備開工條件,確保一季度首批52個要素保障項目全面開工。出臺優化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流程的政策舉措,建立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確保一季度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30%以上完成招標。加快土地報批供應,20223份完成榆林市過渡期國土空間規劃方案微調,保障重點項目用地規劃指標。依托要素優先保障項目庫形成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清單,按批次下達各縣市區建設用地報批組件任務。簡化建設用地報批程序和材料,將市縣兩級用地報批周期壓縮在40個工作日內。強力推進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確保2022年底前實現“雙清零”。落實用能權交易和管理制度,及時將年度能源消費指標分配至用能單位,全力保障企業用能。(市發改委、市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林草局、市審批局,各縣市區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推進重大項目前期。緊盯國能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項目后續階段、陜煤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范項目烯烴芳烴及深加工工程、恒力BDO及新材料一期項目、神木神信1000萬噸/年煤炭分質高效轉化及BDO下游精深加工循環經濟項目等重大項目,確保列入國家和我省“十四五”相關產業規劃,同步幫助項目單位做好工藝優化、土地組件報批等事項,加快推進項目環評、能評等前期手續,力爭年內具備開工條件。積極爭取西紅墩、大保當、烏蘇海則、紅石橋等井田礦權,加快協調海測灘、海則灘、橫溝等煤礦核準批復。市發改委、市資源規劃局會同相關縣市區政府,抽調專人,專班推進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市發改委、市資源規劃局牽頭,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十一)大力招商引資。圍繞8大轉型方向,聚焦全市19條重點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對所有招商項目分別組建專班、指定專人、全程代辦、跟蹤服務,及時足額兌付產業類項目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確保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不低于1200億元。加快推進已簽約項目落地,確保江蘇恒神2萬噸/年高性能碳纖維生產基地項目、彩虹光伏玻璃廠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年內開工建設。(市外事外經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十二)全力爭資爭項。用足用活國家和我省財政性資金和專項債券支持政策,建立政府投資項目三年滾動計劃庫,動態安排前期費,各縣市區本級財政安排前期費不少于500萬元。及時做好國家和我省投資政策解讀培訓,適度超前開展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雨污分流等市政設施建設,確保全年向上爭取各類資金總額度同比增長10%以上。加快下達各類用于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市級財政專項資金,20223月底前下達50%以上,原則上20226月底前全部下達,同時確保國家和我省資金使用進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23月底前完成市縣兩級融資平臺整合升級,充分發揮平臺融資功能,市縣兩級平臺公司新增承接項目不少于20個。(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四、多措并舉促進消費恢復

(十三)促進消費回補。落實《榆林市激勵商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確保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5%,一季度達到8%左右。支持縣市區新能源公交車替換。鼓勵各縣市區與納入統計的企業合作發放汽車、家用電器消費券。創建省級夜間經濟示范區,重點打造夫子廟、榆林古城等夜間經濟集區。出臺促進全域旅游發展五年行動方案,加快打造榆林古城(含長城文化旅游帶)、紅色旅游帶、精品文藝演出劇目。鼓勵景區在節假日期間實行門票優惠。挖掘老字號企業,開展榆林餐飲名店評選,月舉辦購物節、美食節等主題品牌消費促進活動。對引進品牌首店等培育商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市場主體給予一次性獎勵。(市商務局牽頭,市財政局、市文旅局、市執法局,各縣市區政府等配合)

(十四)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依托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繼續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培育一批電子商務示范企業,以訂單農業、供貨代銷、勞務用工、技能培訓等方式帶動農戶增收。以縣為單位,規范快遞物流市場經營秩序,整合零散訂單形成規模效應,確保綜合物流費用2021年平均降低20%以上。支持在榆大型快遞物流企業加快建設區域分撥中心。積極創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加快天津鎂錠海外出口離岸交割倉等項目建設進度,支持企業設立海外分銷倉庫。(市商務局牽頭,市發改委,各縣市區政府,市郵政管理局等配合)

(十五)優化消費環境。支持商超、商貿企業加大貨源組織力度、擴大庫存總量,保障節假日期間各類生活必需品貨源充足、品種豐富、價格穩定。鼓勵在商圈、商業街、廣場等舉辦促銷、宣傳、推廣等活動,優化健全城市管理、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配合的快速審批制度,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取消禁止大型群眾性促銷活動不合理限制。鼓勵萬達等重點商圈周邊行政事業單位停車場節假日全部或部分免費向社會開放。(市商務局牽頭,市公安局、市衛健委、市執法局、市機關事務中心,各縣市區政府等配合)

五、綜合施策服務企業發展

(十六)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依法落實國家延續實施和新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以及省政府關于疫情期間支持企業紓困的優惠政策。貫徹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積極推進防范和化解大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出臺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及時足額兌付各類惠企政策。(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市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強化金融支撐。落實全市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辦法,不斷強化財政對考核評價結果運用的支持力度。建立商業銀行存貸掛鉤機制,對支持本地企業發展且貸款余額較2021年同期增長5%以上的商業銀行,各級政府引導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等比例在該商業銀行增加存款。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重點支持單戶擔保金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疫情期間,對支持和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產生的擔保費,榆林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免收擔保費政策。落實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發生的代償損失中代償率不超過5%的部分,財政部門給予10%的風險補償。各行業主管部門每月組織召開1次農業、工業、建筑業、服務業和重點項目政銀企融資對接會。(市金融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國資委,各縣市區政府,人行榆林市中心支行、榆林銀保監分局等配合)

(十八)加大科技和人才支持。落實加快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戰略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對在榆林或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或引進的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在給予土地、用能等支持的同時,市財政按照平臺主辦單位實際投入給予100%配套資金支持;對新認定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臨床醫學中心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按照省級補助資金200%匹配資金支持。實施民營企業家培訓計劃,圍繞企業家思維、股權設計、金融資本、企業文化、制度建設、數字化轉型、商業模式搭建、企業財稅等方面,2022年底前對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負責人進行培。出臺專門政策支持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建立“項目開工、員工開班”機制,對在榆已進入落地階段的產業項目,支持項目業主單位同各職業技術院校簽訂“訂單班”培養協議,對與通過“訂單班”培養的榆林籍員工簽訂3年以上(含)勞動合同且繳納養老保險的企業,市財政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培養補貼。全面落實社保費階段性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就業補貼等政策。擴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覆蓋面,力爭2022年全市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億元以上、扶持自主創業1000人以上、帶動就業12000人以上。(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牽頭,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執法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

(十九)全面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扎實做好產業園區總體規劃修編、化工園區認定等工作,力爭神木市產業園區、定邊縣產業園區、綏德縣產業創新園區2022年底前完成省級開發區申報,大力支持其他園區加快創建省級園區。持續推進園區改革,加快園區機構整合,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機構合并、人員轉隸工作,大力推行“競聘上崗、績效考核、按崗定薪”新機制。推進“標準地+承諾制”改革,榆林高新區、榆神工業區20223月底前至少完成3項區域評估,20226月底前全市各產業園區新增工業項目用地不低于10%的面積采用“標準地”供地。加快推動凈地向熟地轉變,園區產業項目用地中儲備地占比不得低于50%。(市發改委、市資源規劃局,各縣市區政府,榆林高新區、榆神工業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保障措施

(二十)加強組織保障。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穩增長工作,加快完善工作機制,確保穩增長各項政策舉措落實落細。組建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博同志任組長,市住建局牽頭的建筑業工作專班;組建由市政府副市長王華勝同志任組長,市商務局牽頭的商貿流通業工作專班;組建由市政府副市長楊向喜同志任組長,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分別牽頭的重大項目、工業兩個工作專班,各工作專班要盡快明確專班人員、主要職責和運行機制,各牽頭部門負責對制定的政策措施、督導發現的問題困難、市場主體的訴求,建立清單臺賬,明確推進舉措和辦結時限,一項一項抓出成效。各縣市區政府要參照市上機制,組建專班、夯實責任、細化舉措,確保全市穩增長各項工作部署全面落實。(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推進應統盡統。堅持統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發揮好七個行業專班職能作用,深入研究各行業經濟發展態勢,形成齊抓共管強大合力,確保全面真實反映經濟發展成果。持續開展破難查漏,各牽頭單位于2022年3月20日前出臺各行業2022年破難查漏工作方案,形成行業“準五上”企業庫,積極指導培育企業及時申報入統。按季度發布重點行業排行榜。全力破解大型商業綜合體、建材、農貿和全國連鎖店等市場主體在榆林注冊、入統難題,推進規模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個體戶轉為企業。充分利用稅收、招投標等行業數據比對分析、查漏補缺,依法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強化協調調度。各級各部門要加強本地區本行業月度經濟運行情況分析監測預警,跟蹤評估和督促檢查政策落實情況,做好業務指導,協調解決政策實施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市級有關部門要按照同一企業同類政策不重復獎補的原則,制定政策兌現實施細則,明確獎補項目申報、審核及獎補資金兌付流程,主動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工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市發改委統籌協調,建立周調度、月報告工作推進機制,推進落實情況及時向市政府報告。市級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要指定專人,于每月5日前將貫徹落實情況報送市發改委。(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等配合)

(二十三)加大督查獎懲。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規范減少涉企檢查、參觀、考察、調研,暢通營商環境投訴舉報渠道,對借檢查、調研之名吃拿卡要、謀取私利的,嚴肅追責問責。市級有關部門要建立政策落實臺賬,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足額兌現。市政研督查辦要對工作推進情況持續跟蹤督查。上述政策實施情況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在季度考核點評會議上進行通報,工作嚴重滯后的市級部門和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在會上作表態發言。(市發改委、市政研督查辦,各縣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21231日。



榆林市人民政府              

20222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鏈接:《關于做好2022年度穩增長促投資工作的意見》政策解讀



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0912-3893665

日韩AV无卡无码午夜观看

<bdo id="yp2ka"><xmp id="yp2ka"><bdo id="yp2ka"></bdo>

<menuitem id="yp2ka"><xmp id="yp2ka">

<menuitem id="yp2ka"><xmp id="yp2ka">
<menuitem id="yp2ka"><xmp id="yp2ka"><menuitem id="yp2ka"></menuitem>
<bdo id="yp2ka"><progress id="yp2ka"><nobr id="yp2ka"></nobr></progress></bdo>

<nobr id="yp2ka"><progress id="yp2ka"><bdo id="yp2ka"></bdo></progress></nobr>

<bdo id="yp2ka"><xmp id="yp2ka"><menuitem id="yp2ka"></menuitem>

<input id="yp2ka"></input>
<bdo id="yp2ka"></b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