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
稻蟹共生
綠色榆能
踏浪前行風正勁,不負十年爭朝夕。十年,一個跨越歷史的時間維度,一段砥礪奮進的發展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橫山區緊緊圍繞“發展、穩定、和諧”的工作總思路,上下一心謀發展、千方百計求突破、凝心聚力抓改革、全心全意惠民生,以嚴的標準、實的作風和鐵的紀律,有力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組耀眼的數據見證著橫山區的蝶變。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104.22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73.47億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7274元,增加到2021年的35104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881元,增加到2021年的15568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2年的28.52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48.68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由2012年的25.43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51.25億元。
瞄準高端能源化工建設 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石
深秋時節,層林盡染。走進橫山區,一幕幕能源化工建設的忙碌場景呈現眼前。塔吊林立、車來人往、廠房并排、機器轟鳴……十年來,橫山區瞄準高端能源化工建設,高質量發展成型成勢。
2021年,橫山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0.8億元,原煤累計完成產量1662萬噸,發電量累計完成273.4億千瓦時,聚烯烴累計完成77.8萬噸,甲醇累計完成64.09萬噸。
十年間,作為成長期的資源型縣區,橫山區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開辟出一條能源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發展新路,在新時代工業強區新征程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緊緊圍繞綠色低碳發展目標,以煤轉電、煤化工、煤炭廢棄物的綜合開發利用為抓手,推進資源大轉換,以項目換產業、轉質效,建設實力橫山。
此外,在穩存量、優增量、擴總量的同時,橫山區依托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注重煤炭資源就地轉化,引進煤電一體化、煤化工等重大項目,發展以“煤炭開采、煤炭轉化”為支撐的主導產業,煤炭產業鏈不斷延伸,為全區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脫貧攻堅精準發力 鞏銜成果扎實穩固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橫山區下足“繡花”功夫,全面落實“六個一批”精準脫貧措施,重點實施“六到戶”(飲水、供電、道路、通訊、房屋、綠化)和“五到村”(文化、教育、衛生、保障、電商)整村扶貧工程。全區92個貧困村、16045戶53146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于2018年在全省率先脫貧“摘帽”,絕對貧困和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脫貧摘帽后,該區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成績斐然。
近年來,橫山區不忘初心守底線,鞏銜成果扎實穩固。緊緊圍繞鄉村振興“二十字”總方針,聚力投身農業農村“主戰場”,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堅持產業先行,做強現代品牌農業;深化農村改革,賦能農業農村發展;推進綜合整治,加強美麗鄉村建設。
2021年,全區投入涉農整合資金3.5億元,實施振興項目668個,對新識別標注監測對象92戶283人,及時落實產業就業、兜底保障等針對性幫扶措施,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省衛健委、揚州生態科技新城、瘦西湖風景區、華能集團、市級各幫扶單位和駐橫企業傾力支持、大力支援,累計援助資金5257萬元,消費幫扶銷售總額達1.4億元。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百姓收獲幸福滿滿
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一項項惠民政策、一筆筆民生投入、一件件民生實事,都承載著橫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擦亮了橫山兒女的幸福底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橫山區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進展。
橫山區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辦好民生實事,增進民生福祉,高質量發展成果得到充分共享。近五年,群眾就業、就學、就醫保障更加有力,社會兜底更加牢固,文旅事業蒸蒸日上。累計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2萬人,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4所,新增學位7920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雙高雙普”達標創建通過驗收。新建、改擴建醫療機構8家,21個鎮衛生院和194個村衛生室全部達標。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醫療保險參保32.9萬人,累計發放低保戶、五保戶、孤兒、殘疾人和困難群眾生活保障資金4.4億元。圖書館、文化館投入使用,建成波羅古堡、臥龍山、茅廬界3個AAA級景區。先后獲得中國“秧歌之鄉、曲藝之鄉、民間藝術之鄉、陜北民歌之鄉”的稱號。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城市環境宜居宜業
北部沙地樟子松繁茂成林、抵擋沙漠侵襲,中部蘆河、無定河流域稻谷飄香、飛鳥嬉戲,南部山區林草蔥翠、野生動物遍地。如今的橫山區,一條條綠色林帶橫亙其中,一座座荒沙荒山披上綠裝,一個個沙漠裸露地塊被綠色覆蓋。
數載汗水林成海,人勤山青滿眼綠。黨的十八大以來,橫山區本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目標,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堅持“生態經濟共贏、人與自然和諧、山水城林相融、城市與農村互動”的生態建設新模式,先后啟動實施了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無定河濕地和城市綠化工程,濃墨重彩地譜寫出一曲生態建設新篇章。橫山區贏得了“國家生態建設重點縣”“全國樟子松造林示范縣”“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三北防護林建設先進集體”的美譽。
2021年,橫山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00天,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重達82.2%。全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9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
十年來,橫山區以“環境宜人、特色鮮明、生態宜居”為城市建設總目標,致力于優化城鄉布局、改善城鄉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如今,該區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城鄉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城市、中國宜居城市……每一項創建工作的部署、推動、實施,都是城市發展的一次進化,擘畫著橫山區宜居宜業新畫卷。
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