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戶訪民情
脫貧戶在掛面加工廠務工
酸棗產業基地
工人制作艾草
村間小道上,駐村干部步履不停前往脫貧戶家中了解家庭情況,解決困難問題;黃河西岸邊,色彩斑斕的特色產業圖景分外亮眼;群山溝壑間,蜿蜒的農村公路連珠成串,整潔的農家小院煥發新顏……今年以來,佳縣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工作主線,引導各類幫扶力量精準幫扶,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重點工作。多點開花的“鞏銜”實績點綴著佳縣的山山峁峁,一項項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幅幅鄉村振興新畫卷徐徐展開。截至今年8月,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11061元,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A、夯實責任抓“鞏銜”——選派112支駐村工作隊、4421名干部開展幫扶
千責萬責,首先扛責。佳縣創新體制機制,層層明晰權責,確保各級干部矢志不渝抓好“鞏銜”工作。該縣成立縣鞏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要點,實行“兩月一點評、一季一觀摩”和“流動紅黃旗”考評機制,今年召開縣鞏固銜接領導小組和各類調度會9次、抓黨建促振興現場觀摩推進會2次,人大、政協組織60余人開展各類視察調研5次。采取重點工作“溫馨提醒函”的形式,督促包鎮縣級領導、行業部門明職責、知時限、抓進度。
同時,加強幫扶,督促包鎮縣級領導、分管領導定期到鎮進村入戶督導,選派112支駐村工作隊、4421名干部按照學、教、干、盯、驗、評“六字工作法”開展幫扶,推動工作落實。
此外,加強督導,建立工作群,定期編發鞏銜政策,以“五曬五比拼”正向激勵,“雙統計 雙排名 雙通報”反向倒逼任務落實。編發行業幫扶材料、會議記錄紀要、坐班日志等模板,抽調專業人員到鎮村培訓指導。通過“解刨麻雀”的方式,培訓支部書記和幫扶干部提高履職能力。
隨著各級干部的責任不斷落實,全縣“鞏銜”工作不斷聚力,成效逐步顯現。截至今年9月已消除易返貧致貧戶27戶84人。佳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張偉介紹,下一步,佳縣將深入開展“百日提升”“百日督幫”行動,大力推廣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1369+”工作法,全面對標對表,系統查漏補缺,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
B、動態監測防返貧——設立2218名網格員排查問題
“老韓,最近身體好些了嗎?我們來看你了!”9月27日,佳州街道辦事處呂家坪村黨支部書記呂永衛和駐村干部一起,來到該村邊緣易致貧戶韓樹山家中。韓樹山夫婦因病欠債的遭遇早就引起村干部的注意,村干部主動上門了解困難,給韓樹山辦理了低保,休葺了房屋。
動態返貧監測抓得好,鄉村振興根基筑得牢。在佳縣,類似韓樹山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該縣加強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設立網格員2218名,緊盯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對象”,強化鎮村主體、駐村幫扶、部門監管、干部結對“四項責任”,實施農戶自主申報、鎮村干部自查、行業部門篩查預警、各類監督渠道反饋、平臺監測分析“五方監測”,筑牢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搬遷后扶、社會幫扶、綜合保障、扶智扶志“六道防線”,做到早發現、早幫扶。
呂永衛是一個網格員,他每周都對村里的農戶進行排查,在家里的上門入戶,不在家的通過電話進行訪談,如果排查出來問題,及時研判上報,爭取解決所有發現的問題。
佳縣還開通鄉村振興服務熱線,及時解決群眾訴求。累計收到群眾有效來電836件,其中求助類38件,咨詢類798件,全部完成辦結。同時,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情況抽查,累計對2800戶就“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政策知曉、落實、滿意度等情況進行電話抽查。
C、特色產業促增收——構建起“長短結合、多點支撐、全面覆蓋”的產業體系
9月26日下午,坑鎮赤牛坬村村民高天國正在自己的小飯館忙碌著。他在村里開小飯館有七八個年頭,從過去的山坡老宅到如今的景區旁邊,飯館的地址變了,他的收入增加了?!艾F在村里景區的游客越來越多,飯店的生意越來越好?!备咛靽χf。
捧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飯。近年來,赤牛坬村因地制宜確定建設“紅棗名村,旅游新村,美麗鄉村”新目標,采取“文化引領、產業聯動、全民參與、公司化運作”的模式,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讓全民參與到鄉村旅游發展中來,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村集體經濟發展之路。去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5萬元左右。
赤牛坬村黨支部書記高根強介紹,下一步,計劃將全村62個山頭6平方公里的全域土地進行整合流轉,建設“十里紅棗大觀園”“赤牛坬花果山”和陜北文化博物洞、小吃一條街等。同時,將全村280家農家小院進行個性化藝術打造,實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村民實現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有了產業,農村才有人氣,發展才有底氣。如赤牛坬的旅游產業一樣,佳縣在“鞏銜”工作中結合縣域實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打造紅棗、山地蘋果、紅薯、羊子、肉牛、手工掛面、康養旅游等七大特色產業鏈,形成“鎮鎮有主導產業、村村有特色產品、戶戶有增收項目”,構建起“長短結合、多點支撐、全面覆蓋”的產業體系。其中,建成高標準農田1.5萬畝、旱作節水農業6.5萬畝,打造各類連片樣板棗園、標準蘋果園共8萬多畝,新建牛羊養殖場5個,帶動1.1萬戶脫貧戶增收。
D、多重保障兜底線——吸引35家企業和商會幫扶41個脫貧村
9月27日一大早,在位于榆佳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艾草加工廠,工人王娜娜在工作臺前熟練地制作艾條?!懊吭率杖?000多元,工廠離家近,照顧孩子方便,生活也很有保障?!蓖跄饶日f。
王娜娜居住在榆佳經濟技術開發區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她是655戶搬遷戶2402人中的一員。在“鞏銜”工作中,佳縣強化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在6個集中安置點配套了學校等設施,其中,2個城鎮安置點配套了3個社區工廠,通過縣內企業吸收就業,4個農村安置點重點發展養殖、光伏等產業,871戶有勞動能力易地搬遷家庭至少有一人實現就業。
佳縣還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全縣無失學輟學學生,脫貧戶、易返貧致貧戶參合參保實現全覆蓋,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實行穩就業保障機制,突出脫貧人口、就業幫扶和職業培訓、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三個重點”,實施轉移就業拓展、創業帶動扶持、技工教育賦能、職業培訓提升、人才智力支撐、社會保險保障“六項工程”,轉移就業1.6萬人。
在社會幫扶方面,該縣深化廣佳協作和定點幫扶,創新打造“863”金融幫扶模式,其中,紅棗“保險+政府貼息+擔保+銀行”幫扶項目在全省定點幫扶工作會上作經驗交流,并入選“榆林鄉村振興優秀案例”,關愛農村“三留守”群體慈善信托項目入選“2020年度十佳社會責任項目”“中國鄉村人才振興優秀案例”。同時,深入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推動20個鄉鎮成立鄉村振興商會,吸引35家企業和商會幫扶41個脫貧村,幫銷農特產品4000多萬元。
鞏固成果、接續奮斗,有效銜接、勇開新局。黃河西岸,山城聳立,全縣干部群眾一道奮力描繪一幅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新畫卷。
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0912-3893665